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发展 > 正文

央视报道:一根“丝”增值十倍,老企业跑出新赛道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23

  4月22日,央视《朝闻天下》“勇毅前行·一季度经济观察”栏目报道新材料应用。碳纤维的研制应用,让传统纺织企业转型升级,也让中小企业加快增长渠道。

  新企业成长的同时,老工业基地里的一些老厂子,也搭上了产业创新的快车,在转型升级上探索破题的新思路。

  记者来到吉林市的这家大型人造丝企业时,正赶上他们的集中出货。这批人造丝产品一共770箱,即将发往欧洲,下游客户主要是服饰企业。

  当记者深入企业的仓库调研时,发现还有一些包装和外形完全不同的产品,走近一看,标签上写的是“碳纤维丝”“风电拉挤板”这样的字样,成品库里竟然还出现了无人机桨叶、低空飞行器、自行车这样的产品。

  这家做人造丝起家的老厂子,现在做起了碳丝,也就是这两年热门的轻量化新材料——碳纤维。

  吉林化纤集团碳纤维复材销售经理 刘宁:我们原来的客户都是以传统纺织为主,现在的客户在风电装备、汽车、轨道交通、体育器材、航空航天等领域。

  企业研发人员告诉记者,制造碳丝和人造丝的工艺流程有相似之处,但制造碳丝对工艺精度和温度等相关参数的要求却是大大提高。一季度,他们完成了新一轮的工艺升级和设备更新。

  吉林化纤集团碳纤维原丝科研团队负责人 陈海军:我们经过了2000多次的实验,突破了聚合制备的新技术,相当于进入了一个碳纤维的新赛道。同样是卖丝,每吨碳丝的价格是人造丝的10倍左右。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碳纤维产业的崛起,在带动大企业转型的同时,也让小企业加快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一家位于梅河口市的渔具企业,现在不光用碳纤维生产鱼竿,还用碳纤维生产滑雪杖、曲棍球杆等等,就在一季度,他们还接到了人形机器人结构件的新订单。

  吉林依华渔具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 安艳玉:今年一季度的收入,差不多是去年同期的2倍。现在转型发展的路也更多了,除了户外运动这些领域,我们还要往碳纤维和树脂新材料、体育器材、无人机、机器人这样的新赛道去做更多的创新。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