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发展 > 正文

央视报道:玉米地里“长”出新材料,成果转化再破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23

  4月22日,央视《朝闻天下》“勇毅前行·一季度经济观察”栏目报道新材料应用。长春赛诺海思生物医用材料有限公司以玉米为原材料,将科研成果转化市场应用。

  长春赛诺海思生物医用材料有限公司科创专员 孙海:之所以产品上新速度那么快,是因为我们有核心技术。

  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短短两年多,核心技术接连突破,不是靠企业自己研发,而是有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那就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在这里,记者发现,研制新材料产品的初始原料,竟然来自“玉米地”,而吉林正是玉米产业大省。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科研团队不断在核心催化剂上取得突破。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孙小红:这种玉米经过一些生物和化学的变化,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我们把分子链“手拉手”,连成了一个新的材料,这就是聚乳酸。

  研发人员告诉记者,聚乳酸这种新材料的最大特点在于可降解,因此可以用在可吸收缝合线、骨钉骨板、心脏支架等终端产品上。

  应用场景有了,核心技术有了,生产原料可以就地取材,科技成果要进入产线,还缺厂房和市场。于是,政府部门利用专项债券资金,提供基础设施配套;借助吉林和浙江的对口合作关系,当地还帮着企业到南方拓展下游客户。就在一季度,企业的主体厂区正式启用。

  长春赛诺海思生物医用材料有限公司科创专员 刘焱龙: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科技成果转化,往往是“省内开花、省外结果”,而且在产业链布局上也是“只做头、不做尾”。现在,我们新材料项目,从实验室的工艺定型到最终的量产,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为了缩短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距离,眼下,吉林正在探索“双向订单式揭榜挂帅”“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等各种新模式;同时,在今年一季度,新增派416名“科创专员”入驻362家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创新。

  吉林省科学技术厅科技发展规划处处长 王冰:科技成果转化在不断提速。一方面,我们把高校院所里的人才派驻到企业做“科创专员”,另一方面,我们也把企业行业里的高技术人才请到高校做“产业教授”。在重大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和企业梯次培育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