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发展 > 正文

徐州高端纺织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文章来源:徐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5-02-21

  走进江苏徐州睢宁经济开发区的普路通高品质涡流纺项目,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井然有序的生产景象。在这里,自动化程度极高的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机器设备高效运转,工人们与智能系统默契配合,共同推动着这一重大产业项目的顺利实施。

  高端纺织产业是徐州市“343”创新产业集群中三大特色创新产业集群之一。近年来,徐州集中力量壮大高端纺织产业,通过强化统筹布局、突出培大育强、注重科技创新等一系列举措,打造形成更具品牌竞争力、市场影响力的高端纺织创新产业集群。2024年,全市高端纺织产业规上产值358.5亿元、同比增长21.9%,增速居“343”创新产业集群首位,远高于全国。当前,徐州高端纺织全产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统筹布局错位发展

  构建纺织产业集群新格局

  徐州纺织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产业布局的不断优化,通过市委、市政府的精准施策、统筹规划,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为纺织产业各环节的落地布局提供了成熟的产业配套,提升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目前,徐州已成功构建以沛县、睢宁县、新沂市为核心的三大纺织产业核心区域,并形成了丰县、邳州市、铜山区、贾汪区、徐州经开区等五个特色纺织集聚区的空间布局。这一战略布局不仅完善了产业链各环节的落地配套,还进一步提升了徐州纺织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整体竞争力。

  沛县作为徐州市纺织产业的重要一极,聚焦高端绿色纤维的研发与生产。通过精准招商,沛县积极引进织布、服装、家纺等补链项目,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形成全产业链布局。

  睢宁县着力强化上游短纤原料项目的招引,依托现有的纺纱、印染产能,积极补强织造环节的短板。同时,睢宁县深耕品牌服饰及贸易领域,促进产业集聚壮大,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纺织产业集群。

  作为纺织业后起之秀的新沂,重点招引经编、加弹等关键环节项目,补齐产业链缺项。通过高标准建设,近年来新沂市不断提升纺织产业集聚度、刷新“智改数转”新速度,推动纺织产业“焕新”。

  丰县、邳州市、铜山区、贾汪区、徐州经开区五大区域则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打造特色纺织集聚区。

  这些产业集聚区通过差异化错位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优势,为徐州纺织产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打造纺织产业“强兵劲旅”

  智能化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徐州积极实施“培大育强”战略,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生产中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着力提升纺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高端纺织产业向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作为徐州纺织产业的龙头企业,天虹集团在政府的支持下,正全力打造全产业链“天虹小镇”;新凤鸣集团作为国内领先的现代大型化纤企业,其在聚酯、长短丝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徐州纺织产业带来了强大推动力。徐州将进一步以新凤鸣为引领,完善聚酯、长短丝、加弹、织造、染整一体化产业链条。与此同时,晓星集团也在政府的引导下,加速在芳纶及帘子布等高端领域布局,为徐州纺织产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为了培育更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徐州市积极推动企业进入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库、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库等。天虹智能等一批企业正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逐步成长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企业。

  在培大育强企业的同时,徐州市还注重引导纺织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推广热能、水、化学品循环利用技术,企业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能耗和运营成本,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此外,还积极推动企业核心业务系统和重点设备“上云上平台”,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多家企业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为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徐州深知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为此,积极推动明新梅诺卡、银宇纺织等企业加快技术攻关,解决企业在关键材料、织物制备、工艺优化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加快形成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成果。与此同时,加快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承接东华大学、江南大学等院校的科研成果,推动项目孵化落地,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

  为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徐州市支持斯尔克、恒辉、银丰纺织等12家企业,高标准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这些研发平台在特种编织机械、复合无纺布、功能性纤维等研究方向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通过这些举措,徐州正努力打造一个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创新产业生态系统,为高端纺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强化服务保障

  为产业打造发展“强磁场”

  徐州是“投资兴业沃土”,近年来,徐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多种方式强化服务保障,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为高端纺织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今年,将依托沛北开发区410万吨水运码头的物流便利条件,创新设置港口前置仓,开通港口专线,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为助力企业开拓市场,徐州已连续多年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专业展会,为企业搭建展示平台,取得显著成效。今年还将持续组织企业参加专业展会,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

  徐州还积极抢抓“两重”“两新”领域和一揽子增量政策等机遇,帮助企业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同时,将积极落实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推广“设备担”“小微贷”等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服务保障,徐州为高端纺织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未来,徐州市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聚焦“做大做强特色纤维,巩固提升纺纱优势,升级提质织造环节、加速突破绿色印染、大力培育终端制造”五大重点环节,完善产业生态,力争2025年产值达到450亿元,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徐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