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发展 > 正文

探访河北“非遗”原村土布:登上米兰时装周的中国土布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1-09-06

  “啪嗒啪嗒”的踩板声中,梭子飞速来回穿过密密的纱线……河北省赞皇县原村土布文化产业园里,崔雪琴端坐在一架传统手工织机前展示土布织布技艺。织机上,一匹白绿条纹的土布正逐渐成形。


  60岁的崔雪琴是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赞皇原村土布纺织技艺”传承人。16年的努力,她不仅让当地几近失传的传统手工纺织技艺得到传承,让1300多位农村妇女从中获益,还通过创新使土布走出国门,惊艳了米兰国际时装周。

  据崔雪琴介绍,土布是千百年来中国民间的一种手工织布工艺,原村土布纺织技艺有弹棉花、纺线、织布、缩水、裁剪等72道工序。“原村”不是一个村庄,而是泛指赞皇所有纺织棉布的村庄,寓意用原始工艺生产“原汁原味”的土布。

  与质感粗糙、颜色单调的老土布不同,原村土布柔软舒适、色彩丰富。崔雪琴说,这是因为原材料棉花的品质提高了,加上工艺的改进,从过浆生产改进为无浆生产。同时,为让土布更绿色健康,染剂只用矿物颜料或者树叶、葡萄等植物提取物,不含甲醛等化学物质。

  崔雪琴是原村土布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她的外祖母是抗战时期当地的“织布状元”,后来崔雪琴母亲传承了这门手艺。2005年,在石家庄做服装生意失利的崔雪琴听从母亲建议,回乡开始钻研土布技艺。

  从借款收购7架手摇纺车、5台老织机起步,“走对了路”的崔雪琴土布生意很快红火起来。富裕起来的她不忘村里的姐妹,2007年,她组织60多名村里的中老年妇女,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培训农妇学习土布技艺成为“织娘”。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合作社目前已有手摇纺车1000架、土布织机350多台,带动周围6个乡镇17个村的1300多名妇女共谋发展。

  崔雪琴相信“土布一样可以‘高大上’,一样能穿出时尚‘国际范’”。为此,十几年来,原村土布坚持标准化生产确保质量,还在杭州建立设计工作室,聘请设计师,从品种到款式对土布进行全面系统设计。这些努力,让崔雪琴有了“走出去”的勇气。

  2017年,原村土布建立了外贸部,先后参加了德国法兰克福家纺展、比利时弗拉芒国际贸易博览会。后来还受意大利国家时装商会名誉主席马里奥·博塞利邀请,登上了米兰国际时装周。

  “在欧洲参展时,外国友人竖起了大拇指:中国的传统工艺很了不起,中国农民很伟大。”崔雪琴笑着说,现今原村土布家居系列产品已经走入德国、意大利民众的家庭。

  2020年以来,崔雪琴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她说“荣誉也是沉甸甸的任务”,在未来乡村振兴中要“再发力”。现在,她正计划依托原村土布非遗文化和赞皇生态环境优势,统一规划附近村庄打造“原村土布文旅小镇”。

  “小镇将土布纺织72道工序分段分户生产,使土布生产更具可观展性,同时发展民宿、特色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崔雪琴说,这将推动土布生产,也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我们对未来非常有信心。”崔雪琴坚信,在乡村振兴中,通过织娘们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够共同致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