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中国纺联第五届第三次理事会暨第五届第四次常务理事会议在武汉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作工作报告。以下为报告全文。
2023年中国纺联五届三次理事会工作报告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 孙瑞哲
2023年12月18日
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起步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启航之年。这一年,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波浪曲折恢复的经济情境,行业经历严峻考验,发展承受巨大压力。逆境之下,中国纺联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强化行业思想政治建设,推动全行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 统一行动。以党建为引领,中国纺联组织机构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机构改革有序推进,行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行业工作成效显著,向党、国家和人民交出了一份经得住检验的高质量答卷。
一、明方向,求真务实,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大兴调研之风,聚焦现实关切。坚持用事实说话,积极开展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新情况的针对性调研、老问题的跟踪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真实全面掌握行业发展的热点、痛点、关键点。坚持用数据说话,不断完善对行业重点数据的监测统计,增强对行业与形势发展的研判。定期开展企业景气调查和行业经济运行分析,真实、及时、准确反映行业运行态势、市场舆情、商务信息,为政府决策、企业运营、产业研究、公众了解提供数据支持。联合会牢固树立数据安全意识, 强化对行业关键数据的保护与应用。
深化产业研究,引领未来发展。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根据“十四五”规划整体要求与行业发展阶段,编制发布《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纲要(2022-2035)》,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围绕国际形势、 科技创新、品牌建设、数字经济、绿色发展、集群建设等行业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深化研究,形成了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实效性的研究成果,为相关产业政策制定与出台提供了有力支持。以研究成果为支撑,今年两会期间,中国纺联协助行业代表委员形成提案,为政府决策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其中很多提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加以落实。
二、保稳定,纾困解难,产业实现稳中有进
完善生态,激发企业活力。今年以来,外部环境复杂,企业面临压力。 中国纺联多渠道提供服务,扎实推进各类助企纾困政策在行业落地落实,为企业敢闯、敢投、敢担风险营造良好环境。特别是针对行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较为集中的现状,着重加大帮扶力度。开展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入库培育工作,支持中小企业做专做精。深化产融合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优质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行业供应链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清河国际羊绒及绒毛制品交易会等形式多样的产业链对接活动,有力促进了上下游合作。举办多场纺织服装专场校企招聘会等活动。
发掘潜力,化解需求问题。需求不足是今年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 联合会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发掘国际国内市场潜力。配合工信部、商务部等部门开展“纺织服装优供给促升级系列活动”“棉纺消费季”活动等,推动产业与市场对接。充分发挥展会作用,畅通供需循环。重启纽约、巴黎等海外展会,顺利举办春秋两季纺织联展、大湾区展会等重量级展会,有效开展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区域、行业展会,助力企业稳订单、拓市场。围绕创造有效需求,深化产品开发、优化产品供给、创新消费场景、 营造消费氛围。引导培育内容电商、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举办首届中国·清河针织产业电商大会等活动。深化军民融合,召开纺织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大会,延伸产业应用领域。引导专业市场优化升级,充分发挥专业市场对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促进作用。
三、提质效,固本兴新,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推动科技与时尚创新,提升产业价值。坚持从根源入手,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强化科技服务,助推基础研究和应用创新。举办内容丰富的科技大会、技术论坛等活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产业化水平。围绕重点领域推进标准研究,完善标准体系。开展中国时尚知识产权大会等系列活动。 科技奖励与人才表彰工作卓有成效,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强化时尚引领,提升产业话语权。研究发布全产业链流行趋势,推进AI在趋势研究与设计中的应用。开展品牌建设、培育与评价工作,在中国品牌日活动期间, 举办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等活动。中国国际时装周、各类设计大赛等成功举办,有效推动纺织非遗创新转化与人才培养。
推动数字与绿色转型,升级产业体系。推进“数字三品”落实,加快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AIGC等技术在产品设计与开发中加快应用。行业工业互联网建设稳步推进,纺织企业数字时尚联合实验室等平台成功运营,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进一步加强诊断咨询、培训体验、试点示范、宣传推广等公共服务。成功召开纺织行业两化融合大会、中国纺织工业智能制造大会等活动。围绕“双碳”战略目标, 稳步推动行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配合发改委签署发布《重点行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宣言》;成立毛纺织行业绿色低碳联盟。强化绿色技术的筛选、试点与推广,绿色纤维认证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不断完善行业社会责任和 ESG 的方法、工具、平台。发布LCA plus数字化纺织品全生命周期绿色评价平台。
四、促开放,兼容并蓄,全球发展卓有成效
增进交流,营造有利产业发展的国际环境。持续深化行业“主场外交”, 在柯桥、虎门等产业重镇成功举办世界布商大会、国际纺联年会、中国纺织业“一带一路”大会、世界服装大会等活动,有效促进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与地区行业组织的伙伴关系不断巩固强化,在信息交流、产业交流、合作推广中的合作更加紧密。持续深化多双边交流,积极组织企业前往东盟、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调研,增进各利益相关方在市场、政策、文化等领域的了解,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全球生产,推动形成多元产业格局。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 帮助企业实现从“产品走出去”到“产能走出去”“品牌走出去”“资本走出去”。中国纺织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等组织积极作为,有针对性、前瞻性地加强对国际产能合作形势、投资政策、法律法规的分析与研究,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服务。受务部委托,开展稳链固链RCEP纺织服装产业专题培训,帮助企业用好RCEP协定战略机遇,找到新的投资热点。持续跟踪企业海外项目发展动向,定期更新、补充和完善行业境外投资项目库。
五、强优势,集聚集约,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新故相推,深化集群建设。产业集群是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着力点。为强化行业集群优势,中国纺联深入开展集群与园区的调研、培育、服务、评价等工作。通过举办行业活动、论坛等方式,引导各类要素向集群合理流动、高效集聚,产业集群的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卓有成效。聚焦县域经济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衔接。在提升传统集群效能的同时,把握融合创新趋势,培养选树新兴集群、先进纺织制造集群。举办现代化纺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论坛等系列活动,探寻发展之路。
东西联动,协调产业转移。始终坚持“全国一盘棋”,将产业发展融入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各具特色、有序竞争、差异发展的空间格局。 今年以来,中国纺联充分把握各省市重视产业发展的政策东风,不断加强与湖北、安徽、江西、辽宁、广西等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交流合作。从湖北荆州的2023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链发展大会到吉林延边的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区域合作发展大会,再到新疆乌鲁木齐的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区域交流、招商推介等活动,有力推动了不同区域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当前,全球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疫情“疤痕效应”的全面消退仍需时间。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地缘政治影响等问题,正在形成产业发展的现实压力。综合来看,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大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12月5日,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市场监督总局四部门印发《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23一2025年)》,为行业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当前、面向未来,就如何开展明年经济工作作出9项重要部署,为行业下一阶段发展提供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理解政策取向,将行业的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上来。
在落实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聚焦高端、智能与融合,加快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落实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的过程中,要以质量与效率为核心提升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在落实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过程中,要把握政策机遇,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在落实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要更好引进来走出去,立足全球市场实现全球发展;在落实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过程中,要关注环境变化,平衡安全发展,应对市场风险与供应链风险:在落实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的过程中,要将集群建设融入乡村全面振兴;在落实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要积极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在落实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过程中,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在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过程中,要强化就业优先导向,以产业发展创造人民福祉。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让我们以务实态度做好明年行业工作,推动落实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
一要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主动,集中力量、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广泛价值。加强舆论引导,弘扬主旋律,以行业站位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二要夯实制造基础,做精、做专、做实、做强制造,持续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巩固产业规模优势与体系优势。提升产业制造基础能力,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三要强化创新引领,顺应新型工业化基本规律,在前瞻布局中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找到行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结合点,布局未来产业。
四要坚持开放导向。深化国际产能与创新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跨境电商出口等。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纺织行业是重要领域。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涵养稳的定力、保持进的姿态、创造实的价值,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建新功,添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