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24年度工作总结大会在京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会上作题为《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共赴锦绣未来》的工作报告。现将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共赴锦绣未来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 孙瑞哲
2025年1月8日
过去的2024年是承载希望与机遇的一年。
新质重塑经典,2024年昭示着一种力量。我们只争朝夕,赋予时间以意义、赋予存在以价值,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未来产业与产业未来交叠,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质态跃迁。
改革再启新篇,2024年蕴含着一次蜕变。我们推倒阻隔的“墙”,打开希望的“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创新实践回答时代课题,在解放思想中沉淀智慧,在结构调整中破解难题,在全面改革中推动全面发展。
山河更添锦绣,2024年开启着一场奔赴。天地经纬,万物可织。行业以弱德之美,承强国之志,持续创造人民美好生活。顺应发展大势,于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中逐潮向海,整合全球资源、延展市场梯度、拓展发展空间。
过去的2024年也是充满压力挑战的一年。
新的经济发展周期、叠加地缘政治影响和技术创新冲击,行业发展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形势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现实考验。
悲观是看法,乐观却是行动。行业在不确定中树立确定的信念,实现恢复性增长态势。2024年1~11月,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增速较上年同期回升6.0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0.4%,较前三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出口2730.6亿美元,同比增长2.0%,增速较前三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纺织业、服装业和化纤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分别增长16.2%、18.2%和6%,增速同比分别加快17.1、21.6和16.3个百分点。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天道酬善,人心不欺。我们以实际行动,赢得尊重、赢得主动,创造了锦绣事业,推开了未来之门。
一、稳中有进,2024年行业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起步之年。中国纺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统一思想意志、统一目标行动,落实改革、开展服务、增进价值。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在稳定宏观经济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一)加强内部建设,协会更加团结有力
中国纺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突出政治功能,压实党建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党建为引领,联合会内部管理持续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愈加健全,服务行业改革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根据要求清理优化全国社会组织评比表彰活动,规范业务行为;协会章程日益完善,起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落实章程规定职能情况的报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展情况》《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开展行业自律、行业规范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的作用》等文件,细化深化议事规则、监督机制;召开第五届第五次常务理事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展规划(2022—2027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行业职业道德准则》《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行业自律公约》等。
各职能部门根据建设新时期社会组织的发展需要,持续强化支撑与服务能力,完善体制机制,运行管理变得更加高效。
党委办公室以党纪学习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党建工作。制定《中国纺联党委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党纪学习教育重点任务清单》,编制《关于开展警示教育指导意见》,开展专题党课、读书班、主题党日活动等。与党委组织部协同启动党委换届工作,按党内相关规定履行换届程序。配合中社部第二巡视组顺利完成对中国纺联党委巡视工作。制定《中国纺联党委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强化意识形态管理。持续推动基层“两化”建设,完善群团组织。开展“四有”文化理念短视频比赛及宣传践行,组织第四届职工运动会、第一届中国纺联职工书画摄影展等形式多样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配合中社部完成多项相关工作。
纪委办公室突出监督专责首责,在中国纺联党委、纪委领导下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与32家直属基层党组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全面贯彻落实中社部、驻部纪检监察组《监督意见》;督导各单位各部门落实巡视整改,会同党办、监事会开展专项检查;举办专题培训班,强化监督执纪能力建设;开展现场参观、专题片学习等多种形式警示教育,常态长效纠“四风”,深入推进“三不”一体建设等工作,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环境。
办公室持续完善管理方法与机制,强化组织协调、服务保障等职能,提升会员管理服务能力。重点会议活动顺利举办。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筹备工作、国资委机关乡村振兴工作第八帮扶协作组定点帮扶工作有序推进。
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高质量完成领导干部配备考察、人力资源规划、员工培训、应届毕业生接收、技能鉴定等工作。会同党委办公室组织中国纺联党委换届有关工作,完成各单位班子述职、到届测评、新提任人选的考察和新一届班子聘任等。
财务部在做好联合会本级核算与管理的同时,持续加强财务内控建设及对代管单位的服务与监管,有效提升风险和财务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外事办/台港澳办内引外联,积极深化产业双多边和区域沟通合作,组织参与重大国际会议,推动行业服务的国际化。
物业投资管理部高质量完成工程维修、餐饮服务、会议管理等服务保障工作,持续创新物业管理的服务与内容,有效提升职工的幸福感、归属感。
配合中社部巡视组完成巡视工作是2024年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纺联及各成员单位坚持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全力配合巡视相关工作,及时报送大量巡视资料、参加巡视谈话。收到巡视反馈意见后,联合会党委迅速成立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论述,围绕巡视期间发现的党建责任落实、评比表彰达标、风险防范等问题进一步细化成29项具体问题、57条整改措施,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整改时限,做到整改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落实到底,纪委主动扛起监督职责。
(二)做好分析研判,研究能力不断提升
深化调研统计,反映行业诉求。中国纺联及各成员单位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深入重点企业、集群、园区、专业市场、科研院所等开展调研和服务,及时收集产业运行情况,并向有关部门反馈行业诉求。全年共向相关部门提交40份行业运行情况及政策建议报告。以调研为依托,不断优化数据统计,为政府决策、企业运营、产业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配合国家统计局开展第五次经济普查行业产品目录核对工作。持续以新工具、新方法,拓宽数据采集渠道,提升信息监测与研究质量。牢固树立数据安全意识,数据使用的规范性与安全性不断提升。
注重产业研究,理清形势方向。系统推进政策性、前瞻性研究,支持政府决策、企业发展。高质量完成商务部、工信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政府部门委托的研究课题,两会期间协助行业代表委员形成提案。开展“十五五”科技战略研究,从全局高度谋划产业蓝图。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根据行业特色增强对科技趋势、市场变化、全球形势发展的系统性研究、针对性剖析。完成《发展纺织现代化体系(洪泽)行动指数报告》及首个纺织现代化体系行动指数发布工作,形成《2023/2024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欧盟〈企业可持续尽责指令〉影响分析专报》《2025世界纺织产业趋势展望》等一系列研究成果。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发挥政府与市场间的信息中介作用,做好政策解读与适用引导,切实把党的决策部署转化为行业的行动自觉。各级领导干部充分利用行业论坛、会议、展会等各种平台,传达中央精神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有效引导预期、提振信心。坚持客观乐观,多形式、多视角展现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实践。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新华网、经济日报等渠道介绍行业发展,在社会上引发积极反响。会刊和行业媒体的能力建设不断完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显著增强。摄影大展等活动的举办,有效展示行业发展的崭新形象。
(三)化解主要矛盾,产业价值充分彰显
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中国纺联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配合有关政府部门开展“纺织服装优供给促升级系列活动”等工作。协助相关政府部门及地方协会,将家纺产品列入国家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范围,有效提升了消费热情,相关品类销售显著改善。充分发挥展会在畅通供需循环中的关键作用,完成15项境内展,展出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参展商近1.5万家,专业观众超过56万人次。一系列特色展会、区域展会的举办有效带动了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面料万里行、百家品牌行等市场拓展与对接活动卓有成效,供需匹配效率提升明显。顺应消费升级大势,开展面料大赛、工信部委托项目“纺织行业十大创新产品培育”等引领产品创新。围绕终端消费,积极引导行业创新消费场景、加强渠道建设、营造消费氛围,释放消费需求。举办了中国纺织电商高质量发展大会等活动。专业市场的跟踪、培育、服务工作深入推进,特色化、数字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
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持续完善行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帮助企业纾危解困,增强企业活力韧性。以高质量的设计、检测、供应链服务为企业赋能,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首次组织中国纺织专精特新展、开展纺织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入库培育、编制《纺织行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能力评价规范》等工作。引导行业树立规则意识、强化自律管理,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企管协会联合第三方机构开展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化纤协会发布涤纶长丝行业高质量发展倡议书。深化产融合作,举办走进北交所专题交流对接活动、参加“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路演等,推进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
推进就业服务工作。坚持就业优先,落实落细就业政策和人才政策,有力保障行业就业形势稳定。大力开展行业指导、供需对接等精准化、专业化服务,着力加强对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支持。配合人社部开展网络招聘专项行动等,有效缓解学生就业压力;面向市场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质量。进一步推动行业社会责任建设。通过开展建设家庭友好的纺织服装企业培训等工作,引导企业打造与员工的利益共同体,让企业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员工。
(四)提升创新效能,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开展科技创新服务。注重自主创新,以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为牵引,引导多主体、多领域协同创新。推荐的“聚合物熔体纳米纤维绿色高效制造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行业科技计划、奖励和成果推广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完成71项科技指导性计划立项工作及119项科技成果鉴定。各协会依托资源优势,组织了内容丰富的科技大会、学术会议、技术论坛、科技成果推广活动等,促进了产业交流与技术推广。强化行业科技奖励和优秀专利评选,增设自然科学奖,举办中国纺联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等。围绕重点领域,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全年共下达国标计划48项(含化纤1项)、行标计划151项、中国纺联标准计划68项,并成立全国产业用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麻协团标委等。
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继续在全行业宣传弘扬“梦桃精神”,引领落实总书记“争做最美奋斗者”期许。围绕《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开展首次全国纺织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大课活动,组织第五批中国纺织大工匠推荐学习活动等,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优化行业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参与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高职组“服装创意设计与工艺”赛项的赛程研制和赛题制作;组织纺纱工职业技能竞赛、节能降碳绿色发展劳动竞赛、首届纺织面料设计师职业技能竞赛等。开展专业提升与技能培训活动,在化纤、棉纺、色彩、质量、技术转移转化等领域,举办形式多样的人才培训班。改进行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完善职业标准体系。协会学会不断加大对高端人才表彰力度,开展纺织领域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杰出工程师奖、桑麻学者等推举提名工作。
开展行业教育服务。系统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改革,重点落实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以教学成果竞赛、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工作为牵引,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学会成立教材建设中心,有效推动行业教育领域教材工作的规范化发展、结构化布局和精品化输出;开展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等工作,促进产教融合高效益、办学质量高水平。出版社发布第一本数字教材《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教材》,推进融合出版走深走实。
(五)完善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卓有成效
强化产业时尚引领力。聚焦时尚创意,持续做好全产业链流行趋势的研究与发布。中国国际时装周、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等精彩绽放,服装、家纺等各类设计大赛异彩纷呈。通过展览展示、成果转化、公益宣传等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开展非遗工作。家纺展首次举办纺织非遗创新展,中国纺织非遗大会首次在产业集群地举办。强化品牌建设、培育与评价工作,启动纤维品牌库、中国服装服饰知名商标品牌评价认证工作等,举办中国品牌日纺织服装行业会议、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大会等活动推介行业品牌。举办中国时尚大会、纺织工业设计创新论坛等,探索工业设计驱动产业升级的新可能。
推动产业数智化转型。深化诊断咨询、培训体验、标准研制、试点示范、宣传推广等公共服务,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召开第一届中国纺织行业数字化转型大会、时尚产业数字化发展大会、行业两化融合大会等活动,引导企业发展智能制造;启动“纺织服装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平台,促进行业数据要素规模化流通共享使用。把握AI趋势,引导产业强化相关技术在时尚设计、产品开发等领域应用。以平台+服务模式,与企业拓展建设AI图案设计联合实验室;《中国服饰》AI版成功发布。完善标准体系,启动行业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建设等工作。积极参与全球智能制造治理,工程学会申请加入国际智能制造联盟。
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强化绿色技术的筛选、试点、推广工作,编制行业首份《中国纺织行业专精特新企业气候行动进展研究报告》,编发《纺织行业绿色低碳技术汇编》等。绿色标准研究与绿色咨询服务深入开展,碳中和产品、工厂团体标准试点成功启动。绿色纤维认证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进一步构建废旧纺织品服装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实施“旧衣零抛弃”酒店布草专项行动等。绿色低碳服务平台持续升级,加快开发企业个人数字碳账户小程序——循碳记,启动新版企业碳管理系统需求开发工作等。强化产业合作,举办气候创新·时尚峰会、可持续纺织论坛等活动。行业社会责任和ESG治理的方法、工具、平台持续完善,成功开展行业ESG绩效评级等工作。
(六)促进国际合作,全球发展打开局面
链接资源,开拓海外市场。以更加精准、多元的服务助力企业出访参展与参观,稳订单拓市场。全年共组织首届新加坡亚太展等10个境外自办展,覆盖5个大洲的7个国家,净面积近2万平方米;组织12个境外参展团组及9个出访团组。推动渠道和业态创新,举办全国纺织服装内外贸一体化融合发展大会、中国(天门)服装电商产业大会及跨境电商海淘日等,引导行业创新贸易业态,培育外贸新动能。推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改善行业进出口结构。把握企业出海趋势,针对性围绕“一带一路”沿线、非洲等重点国家与地区,组织企业访问与调研。截至2024年11月22日,实际成行团组81个。以纺织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工作为抓手,为9家公司国际化发展提供应询服务。定期补充完善行业境外投资项目数据库,全年共更新、补充境外投资项目121个,新增海外工业园区28个。
深化交流,促进国际合作。成功举办世界布商大会、世界服装大会、国际毛纺大会、世界服装教育大会、亚洲化纤会议、亚洲色彩大会等行业国际活动,促进产业合作。持续深化双多边交流,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国际环境,推动行业融入全球,实现全球发展。借助国际纺联会议等平台,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巩固强化与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行业组织的伙伴关系,信息交流、产业合作更加紧密;深化区域多边合作,促成6个国家9家产业组织成立的亚州地区可持续纺织网络(STAR)联络处落户中国。同美国棉花全产业链相关协会进行了疫情后的首次会谈,与马达加斯加经济发展局、东盟及中国香港纺织业签署合作备忘录,与美国国际先进纺织品行业协会签署合作协议。
(七)优化空间布局,服务国家区域战略
促进区域联动。积极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通过调研、项目合作、会议、展会等形式,推动产业东西互济、南北共兴。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在江西、安徽、湖北开展纺织服装产业园区·企业跨域交流合作系列活动,在新疆举办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区域合作发展大会、在河北邱县召开纺织服装产业链协同发展座谈会、在江苏灌云召开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工作会议等,为不同地区、不同量级的集群合作搭建桥梁。深入挖掘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优势资源、非遗资源,因地制宜开展西藏毛纺织原料与特色纺织品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系列活动等。积极参加工信部“首届产业转移合作典型模式案例评价”评审会、国家发改委产业转移课题调研组等,推荐优秀纺织产业转移案例。
推动集群建设。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联合会及各单位持续优化集群培育、服务等工作。开展晋江印染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长乐印染产业集聚升级研究、石狮印染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等,以规划建议促进集群发展。举办纺织产业集群现代化建设专题研讨会、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大会、中国(鄂尔多斯)羊绒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中国童装产业供应链大会、中国(海阳)时尚产业流通模式创新发展大会等活动,引导各类要素向产业高效集聚,促进集群优化升级。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方向,创新优质资源合作模式,加快培育引导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型集群。
道路在思路里,创造在创新中。过去一年,我们能够乘长风破万里浪,是因为我们在做正确的事,也在正确地做事。
1、在宏阔发展中找准具体落点
将行业工作放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大局中思考,是我们获得支持,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我们将行业工作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双碳目标、新质生产力培育等战略政策对接,引导行业在稳经济、促发展、保就业等现实关切中作出贡献。
2、在专业深耕中创造真实价值
以专业深度成就价值广度。做实调查研究、做细数据分析、做深问题研究,有效支持政府决策、企业发展。精益求精,不断打磨展会时装周、科技创新、趋势发布、产品开发、标准建设、质量认证等优势项目,提升能力;以专委会为载体,各成员单位不断细化专业领域,丰富服务内涵。
3、在前瞻实践中涵养未来项目
协会致力于做行业创新发展的引领者、推动者,立足市场前沿、科技前沿,创新开展服务探索。如围绕绿色发展、ESG治理,系统化、成建制推进工作,行业可持续实践蔚然成风;盛泽、柯桥绿色金融创新成为全国标杆。围绕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各单位创新实践,引领行业发展。
4、在全球视野中延伸价值边界
协会坚持全球视角,以务实服务引导产业开放向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发展。展会、时装周的国际影响力持续强化;全球性、高能级会议平台规模质量稳步抬升;与国际机构、时尚品牌的合作深化。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围绕新疆棉等问题,坚持立场,增进理解,维护产业利益。
5、在服务协同中形成集约优势
中国纺联将团结高效、合作共赢作为成事之基,在主题关联、场景关联、产业链关联中深化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价值协同。全产业链联合办展模式更加成熟;在破圈、延链的过程中新的合作不断涌现。围绕科技、时尚、绿色,产业各环节、各部门形成了组合拳。
二、与时俱进,把握行业服务内容的新变化
(一)在市场环境变化中思考行业服务
随着社会变迁、世代更替,消费者的需求结构、习惯偏好、能力分布正在发生深刻改变。围绕渠道的调整、场景的细分,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一个高度关联、广泛融合、愈加透明的市场加速形成。把握市场趋势,促进供需发展成为行业服务的重要方向。
1、适应市场主体之变
以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一批优秀传统企业正向着国际化、品牌化、多元化、生态化方向加速迈进。与此同时,在数据经济催化下,聚焦极致单品、细分市场的时尚潮牌、小众品牌大量涌现、加速崛起,成为当前市场最鲜明的特征。如潮牌BF面向95后、00后开展精准营销,通过整合娱乐产业等多元力量,为品牌融入偶像基因,在100~300元的垂直潮牌赛道中占据主导地位;发端于线上的SIINSIIN借助全域推广,连续三年成为鲨鱼裤品类第一;高梵依托技术优势打造爆款,连续多年双十一霸榜各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服饰类已成为天猫新品牌入驻数量最多的行业,增速连续两年超过100%。在内容电商中崛起的白牌、在专业市场中发展的档口也在迭代升级,进入公众视野。2023年开始,以杭州良木礼、茶芙巷为代表,批零一体的线下白牌大店模式加速发展。
作为行业的新兴力量,这些企业的发展逻辑、生命周期与传统企业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不少初创企业还未进入协会服务的范畴。他们更具流量思维,善于借助社交媒体和网红营销迅速打开市场;更具资本意识,善于利用风投等资本工具高效整合各类资源;更具创新精神,对新技术、新业态的关注度更强、采纳率更高。与传统企业相比,这些企业善于种草,缺乏种树的耐心与能力;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有着更加直接现实的利益诉求。这对行业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对新主体、新品牌发展规律的研究,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建立关联;要立足专业,探索机制,打造平台,以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创新、品牌建设、知识产权等服务,引导企业合规发展、健康发展。
2、适应消费内容之变
产品日益演变为与满足需求相关的全部感知及意象的集合,成为多元价值的统一。在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材料创新推动下,产品的防晒、阻燃、耐磨、导电、抗菌等性能大幅提升,功能价值成为消费的重要诉求。有料还要有趣。情绪价值正在得到更多关注,体验经济、内容产业已成为通用的商业模式。淘宝“2024年度十大商品”中,超过半数都与情绪价值需求相关。产品的金融属性、投资属性也在强化。谷子经济的热潮下,有所谓炒股不如“炒谷”的说法。二手奢侈品电商Rebag报告显示,2024年法国高端皮具品牌Goryard保值率达到104%,超越爱马仕Hermes成为个人奢侈品市场保值率最高的品牌。
长期以来,我们在提升行业功能价值上形成了深厚的服务能力,但对新潮流文化的认知需要强化。在情绪成为价值、时尚成为玄学的当下,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抽象”,找到“硬控”的逻辑、破解流量的密码,引导企业在关注价值账户增长的同时,强化心理账户建设;要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实现资源破壁、服务破圈,形成新的服务体系和能力。
(二)在产业质态变化中思考行业服务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行业科技、时尚、绿色属性的内涵与外延正在发生改变;健康在行业中的体现日渐突出。新时期,做好行业工作,需要立足行业内涵与趋势的深刻变化,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要求找到工作着力点。
1、把握科技规律,引领创新产业创新发展
培育钻石引发天然钻石需求价格的断崖式下跌是时代的隐喻。钻石不再恒久远。科技创新改变价值之锚。在纺织材料、装备、产品创新中类似案例并不少见。场景延展、应用深化,万物可织趋势明显。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技创新成为驱动产业质态跃迁、范式变革的关键性、全局性变量。我们要在新的高度审视行业科技服务工作。
以前瞻视角谋划未来产业。未来产业成为纺织行业的重要形态。与未来材料、未来制造、未来空间、未来能源等前沿领域深度相融,行业要素、结构、生态加速升级。产业体系更加复杂,技术群体性涌现特征明显。这就需要协会发挥组织和资源优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价值共创。未来产业处于孕育阶段,技术更迭迅速且多路线并存,应用场景不明确,具有高度不确定性。行业需要打造未来产业瞭望站,综合考虑技术前沿、政策前沿、市场前沿,精准识别把握产业动态演进趋势,做好方向引导。未来产业由愿景驱动,相关企业具有独角兽属性,与创投资本高度相关。引导更多大胆资本、耐心资本,助推“小巨人”“独角兽”快速成长,应该纳入行业服务的思考。
以系统观念推进全面创新。大科学时代,科技创新日益复杂化、高维化,创新突破越来越依赖于系统化、生态化的全面创新。行业要抢占发展制高点,就要顺应创新向基础前沿前移的趋势,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颠覆式创新突破更加依赖于重大创新基础设施,特别是科学智能大模型。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变革科研范式。如AI助力东丽突破技术瓶颈,将T1200型碳纤维开发周期缩短一半。“智者大模型1.0”“成果需求生成算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智能化,显著提升科技与产业匹配的精度和效率。要推动全方位全链条提升创新能力,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打造具有内生性和共生性特征的创新生态系统。
以战略思维强化标准引领。标准是创新的结果,也是创新的引导。完善高质量标准体系是赢得战略主动权、打造发展护城河、形成生态竞争优势的关键。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仅占2%左右。随着中国纺织不断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打造更健全、更先进、更国际化的标准体系日渐迫切。行业要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融合,做好基础通用、融合技术、新兴领域的标准研制与应用实施,促进标准与检测、认证一体发展;深度参与、积极主导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提升科技话语权。
2、深挖时尚内涵,引领创意产业创意发展
时尚是纺织行业的内在属性、本质要求。随着文化自信、市场开放、科技蝶变,时尚产业的要素、结构、目标、内容、形态都在发生改变。我们需要以新理念、新视角、新思路开展行业时尚服务。
以话语权为导向。从发展阶段而言,中国纺织已经构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时尚体系,一骑绝尘、引领全球。提升中国时尚的国际话语权与引领力,是产业发展的必然,也是“十五五”时期的重点方向。如何将规模优势、体系优势转化为时尚优势,成为新阶段对行业服务提出的新课题。协会要加强平台建设,资源对接,推动全产业链的集体发声和趋势发布,实现材料创新、工艺创新、设计创新、产品创新、理念创新的集成整合、系统展现,扩大中国纺织的专业影响、品牌影响。
以策源力为重心。从Chanel杭州大秀到Lululemon 2025新春限定,中国文化成为全球时尚的重要内容。中式审美蔚然成风。新中式服饰市场规模达到10亿元级别,相关产品近三年来的交易额增速均超过100%。网络文学、影视动漫、电子竞技等中国当代文创产业构筑起以IP为核心的新时尚价值生态。宋锦、汉服彰显时代审美,马面裙、香云纱凝聚古今风格。但要看到,许多中国传统元素的设计还是由国际品牌抢先发掘。中国时尚还没形成意象集群、集体叙事。聚焦时尚策源能力,我们需要进一步推动中国时尚的系统性阐释、国际化表达,形成知识体系、管理模式、品牌叙事、价值主张;要把握文化纽带下产业间的共栖、融合和衍生关系,推动时尚资源的和合与新生。
以生态圈为根基。数字经济正在形成中国文化崛起的历史性节点。数字时尚成为重要产业形态。时尚内容的产生、时尚传播的渠道、时尚发展的机制都在发生改变。社交媒体传递生活方式、价值主张、流行趋势,成为新的时尚策源地。2023年,抖音电商服饰类贡献了全网69%的增量份额。有近八成的中国原创设计品牌在小红书经营。我们要在数字经济语境中打造大师、大牌、大事,推动构筑文化影响力、时尚话语权;要把握AI带来的时尚范式之变。
3、擦亮绿色底色,引领责任产业责任发展
政策的规制、市场的牵引、理念的影响,促使绿色议题从边缘话题跃升为核心关切。大国博弈背景下的绿色贸易壁垒更加隐蔽灵活;COP29加速了全球碳市场建设的步伐。绿色发展成为经贸合作和战略博弈的热点领域。从产业自身看,绿色发展全面覆盖发展理念、管理体系、生产方式,贯穿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纺织行业的绿色发展变得更加系统化、纵深化,这些新特征也构成了行业服务新的方向和框架。
在知与行中深化服务。绿色低碳发展规则更具深度、更加细化。2024年,关于ESG信息披露的标准、政策密集出台。12月17日,《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有效推动标准的统一、评价的公正。意识已经确立,规则更加完善,对行业服务的要求也从理念的传播转变为价值的创造。比如,产品环境信息的量化推动环境资产化、价值化的实践需要。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转型金融支持纺织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湖北、深圳、上海等地均将纺织企业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企业清单。如何将企业的绿色发展能力转化为绿色信贷、绿色融资能力,需要更深更实的行业服务。我们要将行业实践形成行业总结,探索新的价值服务;要加强政策与机制研究,做好引导与服务。
在点与面中迭代。绿色发展强调整体性和协调性,行业发展涉及的利益相关方更加多元,在产业发展、社会公平和生态保护间更加需要平衡。从能源体系到材料体系,从制造工艺到流通模式,行业正加快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一体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就产业主体而言,从绿色企业、绿色工厂到零碳园区、循环集群,绿色发展的空间更加综合。行业服务要从关注单一环节、单一个体向关注系统性、集成性转变,提高效率,增强协同,促进创新。
在稳与进中平衡。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绿色发展需要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模式创新协同推进。由于制度博弈、绿色技术的不确定性、绿色市场需求尚未完全形成等原因,绿色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协会工作要注重节奏,在稳与进中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持续完善行业绿色技术标准,进行绿色技术评价,推动技术创新交易,促进技术与应用对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帮助企业及时调整战略和运营计划;搭建多元融资渠道,提升企业长期发展的稳定性。
4、树立健康理念,引领健康产业健康发展
全球健康研究所GWI预测,2028年全球健康经济规模将达到9万亿美元。从产品、服务到企业管理,健康已成为纺织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价值落点。
服务生命健康。我国卫生用品、医用防护类和敷料类产品已形成规模化布局,产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人造器官、智能可穿戴等高端医疗纺织品快速发展。
服务健康生活。行业加快发展运动经济、睡眠经济、银发经济等细分领域。中国老年服装零售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2254亿元,预计2028年将突破3000亿元。
服务健康工作。作为社会责任的重要力量,行业企业积极构建更加和谐安全的工作环境;积极探索更具舒适性、功能性、防护性的职业装,满足复杂环境的劳动保障要求。
行业工作要在“健康中国”的战略要求中找到新使命、践行新担当。面向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把握趋势、系统集成、科学引导健康纺织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纺织行业在健康领域的探索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碎片化、单一化、不平衡不充分特征显著。要理解把握健康纺织的内涵与外延,深度剖析发展趋势和规律特征,做好规划与引导。从个人健康到社会健康,从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从被动治疗到主动预防,明确范畴定位,梳理产业环节,完善产品体系、服务体系、管理体系。统筹协调产业价值、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推动产业系统化集约化发展。
培育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引育是新产业发展的关键。要加强政策研究、市场研究,提升行业实践与政策、市场的适配性。引导企业、集群以新的视角审视产业链关联,在特定人群、生活方式、生产生态环境中找到发展的着力点,在养老、旅游、体育等领域中找到新的结合点;强化产业链对接服务,完善产业链布局;引导构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激发创新活力;在政策层面帮助产业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支持。
坚持系统推进。围绕健康理念深化系统服务,推动多领域多层次交流交融、互联互动,构建多元协同的产业生态体系。当前我国中低端医用纺织品同质化严重、国际竞争力不足,高品质、智能化、生态友好型产品仍处于研发起步阶段。要推动产学研用联合创新,着力打造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市场创新的体系闭环;发挥标准、认证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品质提升和品牌塑造;进一步推动企业以更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
(三)在空间格局变化中思考行业服务
地缘政治的深刻影响、要素成本结构的调整优化、区域政策的统筹规制,共同推动产业发展空间格局的系统性变革。首先是更开放的体系。新发展格局下,内陆开放成为鲜明特征。新疆、湖北、安徽等中西部省份加快建设内陆枢纽城市,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产业与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其次是更丰富的内容。数实融合中的新互动、产业转型中的新关联,使得自然环境、产业体系、社会人文相互交融渗透。区域内的各类资源要素实现了有机组合、集约发展。最后是更厚实的价值承载。围绕平衡发展、充分发展,产业升级正与人口集聚和区域发展协同联动、积厚成势,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相互融合、同频共振。生态、社会、经济相融合的多元价值体系加速形成。适应变化,需要我们以新的方式方法深挖区域变革中的服务机遇。
1、以“圈”的思维提升区域协同性
整合绍兴绿色印染、嘉兴纺织新材料、杭州时尚设计、宁波品牌服装的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以及以晋江为核心,在50公里范围内打造体育全产业生态链的泉州现代体育产品集群,入选了2024年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在以往公布的80个集群中,有27个跨城市集群和10个跨省份集群,占到总量的46%。集群经济、小镇经济、块状经济相聚成势,形成联动发展、协同发展的生动局面。基础设施的完善,也加强了区域内的产业关联、要素流动。如沪苏湖高铁的开通,进一步深化了长三角27座城市群的融合发展。此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有效促进了沿江合作、跨省协同,实现了东西互济、跨域融合。从单打独斗到嵌入产业生态,城市群经济蓬勃发展。做好行业服务,需要强化“片区”意识,从区域协同的高度深挖区域间的内在联系,拓宽服务半径,促进区域间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2、以“点”的思维强化城市引领性
根据商务部数据,首批五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国占比超过13%,但中华老字号数量占全国的32%,消费品进口在全国占比超过50%,离境退税销售额约占全国的80%,仅在2024年11月,五市共举办了400多场首发活动,引入高能级首店240余家,推出首发中心等平台载体58个。在时尚资源、消费资源的互动融通中,在大师、大牌、大事的汇聚叠加中,中国特色、开放优势正加快转化为这些城市的活力与魅力。宁波、青岛、大连、厦门等高能级城市亦展现出成为时尚之都的潜质。温州已在着力打造“时尚+品牌+科技”的中国时尚产业之都。我们要发掘区域潜力,做好规划引导与资源匹配。商圈是时尚之都建设的重要载体,而时尚是商圈的核心内容。要以流通工作为抓手,推动专业市场活化升级。要把握线上线下融合趋势,强化多业态消费模式创新,全面激发商圈的“生命力”与“消费力”。要因地制宜推动在地文化的融入,引导产业打造更具辨识度的特色产品,满足多元市场需求。要以专业服务推动发展首发经济,依托内容传播、流量传播等手段提升首店、首秀、首展的专业性和影响力,实现从“吸睛”向“吸金”的转变,真正将转瞬即逝的“流量”沉淀为持久的“留量”。
3、以“链”的思维培育集群专业性
集群经济是纺织行业的鲜明特征。2023年全国58个非能源型的“发达县域”绝大部分是以纺织服装为主导产业。县域乡镇为主的产业布局,使集群在推动城乡要素跨界配置、产业协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当前,集群正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演进。聚焦极致单品、特色资源、非遗等细分领域,新的特色集群加速涌现。如河南驻马店正全力打造全球防晒服基地。传统集群在强化优势的同时,也在向高端化、融合化方向蝶变升级。如宁波、杭州、嘉兴等传统纺织服装重镇,近年来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石化等领域发展迅速。同类型的集群也在加强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如望江县与织里镇签署童装产业链合作协议,深化双方在人才、资源、市场方面的互补合作。整体看,产业集群集而不群、资源错配、规模不经济等现象依然存在,内卷式竞争、同质化发展也有加剧倾向。我们要引导集群做强专业,将特色变特长,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同时要把握新兴领域发展机遇,加快培育新兴集群。
三、守正创新,把握行业服务能力的新要求
我们身处一场全面改革之中,面临宏观环境的大调整、发展方式的大变革、竞争格局的大转变。行业服务面临着新的规制和要求。
政策环境的调整。在新一轮改革进程中,国家对社会组织的合规性提出更高要求。在制度同形压力下,协会运行逻辑的转变,使得服务的模式方法与产业的现实需求间出现“脱耦”现象。比如评比表彰工作的清理优化,让以往一些行业工作的有效性受到考验。在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对产业支持的力度方向也在发生调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协会与政府的一些传统合作项目。面对变化,我们必须探索新的工作理念和方法。
创新节奏的调整。全球颠覆性创新加速涌现,创新分布极化、周期缩短态势日趋明显。长期以来,协会对技术、市场的变化高度敏感,在ES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业务创新一直走在前列。这些领域成为了当前资本、政策关注的焦点。企业的创新实践一日千里、异常活跃。如何持续保持行业工作的前瞻性与引领性,我们亟待破题。
产业生态的调整。数字经济背景下,围绕新的要素组合、新的价值观念,不同所有制结构、组织形式、业务形态、规模体量的新市场主体大量涌现。协会服务面临着更为复杂、更具挑战的产业构成。如何更好满足新经济组织的发展需要、如何更好与新社会组织进行正向有效的竞合、如何提升对新就业群体的规制与引导,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课题。
面对新要求,协会要应变,加快形成新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一)提升认知服务能力
借助人工智能和社交媒体等工具渠道,通过操纵信息、构建叙事,影响公众认知、引导社会行为,叙利亚政权12天被颠覆。作为矛盾斗争的最高形式,战争透露着人类社会的最新进展,让我们看到了“认知战”的雏形和信息环境的深刻变化。
人工智能正在颠覆创新范式,重新定义知识价值。很多知识技能正在被取代,很多服务环节开始被重塑。行业协会作为反映行业诉求、服务产业发展的信息中介和服务平台,需要加快适应环境变化,围绕新工具形成新方法,不断提升专业的深度,能力的深度。以系统思维、跨界思维、创新思维构建知识体系,打造学习型、创新型组织。
要强化价值性。IDC预测,全球数据量将在2025年达到175ZB,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1%。数据洪流、信息过载的背后,是机器生成内容的低质化和碎片化。认知疲劳、信息茧房等问题正在加剧。真正的价值和能力,不在于获取多大的信息量级,而在于具有多高的认知层级。行业协会不仅要做“信息输出者”,更要成为“认知赋能者”“决策支持者”。要强化统计与调研、融汇理论与实践、集成经验与趋势,形成知识提炼和价值传递能力。
要提升权威性。“信息错误和虚假信息”位居“未来两年全球十大风险”首位。“一键换脸”“拟人音频”“场景重建”,伪造技术(Deepfake)让眼见为虚。后真相时代的显著特征是,情绪表达、感性宣传模糊事实证据、影响公众决策。行业协会要不断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增强权威性和公信力;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强化行业声誉管理,向世界讲好“中国纺织故事”。
(二)提升自治服务能力
作为高度市场化的产业,纺织服装以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为主体。推动产业规范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强化自治管理能力、提升行业自律水平,凝聚集体声量,形成产业共识。
面对存量市场环境,产业逐渐陷入片面化、同质化竞争。部分企业追求流量,过度注重短期销量而忽略长期价值;不少平台倾向采取压低价格的策略,争夺消费者。这些行为严重限制了行业规模的扩张和品牌的溢价能力。面对高内卷、超竞争的市场,协会必须加快完善公平竞争等基础制度,打破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引导行业回归价值创造和品牌引领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随着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新的内容形式正在催生新的产业问题。直播经济中的擦边营销、低俗摆拍等博眼球行为,电商模式下的以次充好、货不对板等虚假宣传现象,严重影响行业形象、损害行业声誉。此外,知识产权领域的假冒品牌、仿制花型等侵权行为,宣传推广中的刷单控评、流量造假等水军问题,以及绿色发展中的“漂绿”行为、标准不一等失范现象,都在进一步恶化行业生态和市场环境。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行业规范、自律机制和信任体系,推动治理行业乱象、肃正行业风气,引导市场秩序向着更加诚信合规的方向发展。
随着产业协同、跨界合作、国际往来日益密切,产业竞争正向生态竞争转变。产业链各环节在要素配置、信息共享、资本流通等领域面临诸多制约,需要更多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携手合作。作为重要的信用中介平台,协会要从提供基础链接服务向提供系统性支撑进阶,在合作沟通中减少企业间摩擦、降低交易成本;要将产融合作从被动选项转为主动布局,提升在并购重组等领域的服务能力,推动产业与资本市场深度对接,促进“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发展。
(三)提升场景服务能力
一切产业实践都在场景中。场景经济是科技与产业融合、供给与需求匹配的重要媒介,是实现资源聚集、要素重组、市场开拓的重要途径。围绕价值创造和体验升级,新场景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赛道。比如锚定露营场景,牧高迪纵向深耕、横向拓品,实现专业装备、服装全品类覆盖;Valentino、Louis Vuitton、梵克雅宝等品牌都在与舞台剧跨界合作,通过更具综合性、当代性、沉浸感的形式呈现品牌美学,触达潜在客群,提升增长可能。
随着全面改革的深入,由单产业政策向场景化政策嬗变的趋势日益显著。围绕冰雪经济、海洋经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聚合多产业场景的政策层出不穷。只有将产业融入场景中思考,才能更好把握政策机遇。比如,家纺作为“大家居”的重要内容,成为“两新”政策重点支持的品类之一。
行业服务要从产业链思维向场景化思维转变,通过更深入的行业洞察、更精准的未来预见、更开放的合作网络,开展更广泛、更具体的场景构建,链接市场、对接政策,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升级传统业务。从场景视角出发,围绕特定主题来组织会、展、秀,提升服务的体验感、互动性和趣味性、综合性。在深耕B端的同时,通过场景营造和渠道创新将行业服务向C端延展,实现市场直连和细化。
拓宽发展空间。融入场景,嫁接资源,推动非遗文化、技术创新跨界融通,数智服务、社会责任落地转化。立足产业实际,探索建设具有产业集成性、示范带动性的“超级场景”,赋能未来产业孵化、新兴领域发展。
(四)提升全球服务能力
中国纺织已进入新航海时代。从铺货到延链,世界型企业在整合全球资源中加速崛起,产生更加多元的服务诉求。大量中小企业开始走向全球,但普遍面临市场融入、文化碰撞、合规管理等问题。从市场结构看,企业走出去的版图正从欧美日等传统市场向中东、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不断延展。从国内看,纺织行业是外资外贸的重点领域。每个企业都事实上融入全球叙事中。
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持续强化,地缘政治成为常在变量,深刻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2024年以来,美国再次使用301调查、限制出口等贸易工具施压中国,特朗普不断释放增加关税信号。欧洲也变得更加保守。与此同时,很多发展中国家对华政策的波动性不断增强。如2024年12月,墨西哥对中国纺织品征收35%关税,印度对华尼龙长丝纱线发起反倾销调查。
行业服务需要强化国际视野,在全球政治经济谱系、全球科技创新趋势、全球产业布局调整中审慎思考各项工作。
丰富细化服务内容。针对不同的社会环境、法律环境、人文环境,加强全球市场与国别研究,满足企业涵盖投资、生产、经营、结算等全方位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帮助企业做好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平衡。
加强全球资源链接。围绕稳外资、稳外贸,提升国际展会、活动链接全球资源的专业性与影响力;继续深化行业民间外交,巩固强化与传统市场、新兴国家地区行业组织的伙伴关系,建立多维价值网络,扩大朋友圈。
提升安全服务能力。跟踪全球政治、监管、市场等领域动态变化,强化预判预警能力,引导企业防范规避风险;加强在国际经贸仲裁、商事调解等领域的探索创新,维护企业正当合法权益。
(五)提升数据服务能力
截至2024年3月,纺织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62.2。2023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两次发布5G工厂名录,纺织领域入选企业数量达到43家。行业数字化呈现系统性转变。AI和机器人正在改变产业比较优势。行业的未来开始更多依赖人才与算力的融合。数据要素价值变得愈加凸显,关系着产业的安全与发展、组织与生态。近日来,国家密集出台《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等一系列政策,为数字经济下的行业服务指明了方向。
强化数据收集与整合能力。数据的价值在于集约。纺织行业数据资源呈现碎片化、隐性化、割裂化特征,制约了产业数智化升级。做好数据的汇集整理和标准化封装,打造高质量数据集与语料库,成为破局的关键。协会要推动行业数据从集中到集约、联通到协同、使用到复用、叠加到融合转变,做好“数据要素×”。
强化数据分析与挖掘能力。数据是认知的重要来源。数据分析与趋势预判不仅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的预判能力和风险防范水平,更能为企业优化业务决策提供支撑。我们要探索运用先进数据分析技术,深入挖掘行业发展规律,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战略支持与发展建议。
强化数据价值转化能力。纺织行业数据要素的价值体现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营销管理的价值链中,体现在个人、企业、集群等各类主体中。开发数据应用场景,推动数据要素在科技创新、生产流通、价值链优化等领域深度应用,是激活数据要素的关键抓手。协会要发挥专业优势,做好数据要素中介,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数据共享共建;探索开展数据资产评估、数据经纪、数据托管等服务新模式,推动行业数据高效率转化。
强化数据管理与组织能力。建立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规范体系,是保障数据质量与安全的重要途径。依托完善的数据标准体系和风险防控机制,协会能够在数据确权、定价、交易等关键环节更好发挥规则引导作用,为行业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机制保障,促进行业数据资源的规范流通与价值实现。
四、把握新时代社会工作中协会工作的方向
中央社会工作部的成立,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的召开,回答“中国之问”、体现“中国之治”,标志着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入崭新阶段。作为党和国家联系行业的牢固纽带,行业协会承担着协调、引导和规范行业行为的重要职责,是提升社会工作整体效能的关键支撑,是激发经济社会活力的有生力量。纺织行业关系国计民生,是高度市场化、全球化的行业,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为主体,新模式、新业态富集。产业的特殊性使得纺织行业组织在推进社会工作,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中有着更大责任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新时代社会工作的战略定位,对于我们的行业服务和协会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对于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作风形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央社会工作部的工作要求,推动协会建设和业务发展。
(一)强化党建引领,更加突出协会的政治属性
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做好协会工作,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提升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在抓统筹、建机制、聚合力、提效能、促发展上下功夫,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行业治理效能,提升行业发展规范性和自律性,确保全行业各项工作政治方向正确、目标步调一致。要按照中央社会工作部的统一部署,持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有形有效覆盖,着力推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
(二)强化群众路线,更加突出协会的为民情怀
纺织产业是民生事业,行业服务是人心工程。新时代的协会工作,就是要把广大行业群众团结动员在党的周围,充分激发行业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党和国家的事业而奋斗。行业服务要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把兜住民生底线、增进人民福祉、稳步推进共同富裕作为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深入一线,充分发挥协会贴近产业的优势,找准统筹推进社会治理和行业发展的切入点。要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探索满足各方关切的服务管理有效途径,在扩大社会参与、协调社会利益、防范社会风险、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强化服务意识,更加突出协会的专业优势
协会是服务经济发展的社会组织,必须把服务作为基本的治理理念,打造服务型组织。要强化反映诉求、提升意识、引导发展的能力,说内行话,办内行事,不断提升服务的广泛性、及时性、精准性、经常性和时效性。要实践导向,结果导向,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在解决实际问题、满足实际需求、创造实际价值中增进情感连接,增强社会团结。要创新发展,规范发展,打破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强化改革思维和市场思维。要进一步转思想、转观念、转职能、转作风。要健全联络机制,着力推动形成多方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和稳定、和谐、健康、发展的产业生态。
(四)强化纪律约束,更加突出协会的组织建设
纪律明、风气正才有人心齐、事业兴。党的纪律和干事创业是内在统一的。要以党纪规范行业组织建设,坚持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一体推进,使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进一步细化、规范各项工作制度、明确纪律要求,以制度管事管人。健全完善知责明责、履责尽责、督责问责的工作体系。要引导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将影响力、导向力、推荐权建立在为行业公平服务的全面性、为国家尽职尽责的全局性上。抓好“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干部的“头雁效应”。用好考核评价的指挥棒,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培育政治过硬、专业过硬、德行过硬的干部员工。
五、凝心聚力,做好2025年行业服务工作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也是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充分理解把握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坚持五个“必须统筹”,将行业的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总体部署和各项工作要求上来。认真落实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的工作要求,不断提升行业工作的前瞻性、整体性、协同性。围绕科技、时尚、绿色、健康,以钉钉子精神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要精益,完善协会管理水平
要以党委换届为契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筑牢协会发展的坚实根基。深化政治监督。加强纪检监察工作,从严执纪、精准问责,压实主体责任,推动各直属基层党组织纪检监督制度化、常态化。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激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从严从实抓好巡视整改,深化以巡促改、以巡促建,立行立改、标本兼治,扎实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打造先进卓越、高效协同的组织体系,构建更具价值的服务品牌。鼓励员工参加业务培训、技能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优化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充分调动干事创业积极性;促进部门之间沟通与协作,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各职能部门要统筹好人财物事,用好、用活有限资源,实现效用最大化。2025年是换届密集年份,要把握重要时间节点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做好2025年全国性社会组织参评工作,促提升、树新风、展形象,推动协会服务体系与服务能力的现代化,进一步增强中国纺联的公信力。
(二)要务实,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是2025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行业要把握逆周期调节的政策机遇,充分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投资关键性作用,打通经济循环堵点。积极推动“两新”政策扩围实施,主动在“两重”建设中找到担当作为。
对接国家政策,推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走深走实。进一步提升上海联展、大湾区联展等展会的影响和价值。组织好家纺展、首届四川丝绸博览会等专业展,充分激发细分领域、特色区域的魅力活力。创新流通服务模式与内容,深化新经济新业态服务,畅通商品和要素循环。
在促消费和惠民生中找到工作结合点,在扩容提质上下功夫。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国潮经济等,推动行业与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体验消费、文旅消费等融合。引导行业面向多元应用场景系统提升产品开发能力,举办好十大创新产品、面料设计大赛等活动。强化质量检测与认证服务,为优质产品与服务保驾护航。
注重发挥投资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作用。用市场办法、改革举措激发产业投资活力,增强投资信心。引导行业围绕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加大技改力度,升级更新设备,形成优质供给能力。做好产销形势研判和市场预期引导,打造商贸洽谈、投资促进的交流合作平台,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三)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发展
一体推进科技教育人才发展,提升创新整体效能。
强化科技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十五五”行业科技创新规划编制,完成科技部“十五五”材料领域前沿技术战略研究,做好顶层设计与前瞻指引。有组织推进基础研究,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示范,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新兴产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健全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体系。加快概念验证和中试验证平台建设,推动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深入推动纺织服装“三品”行动,以高质量“优供给促升级”活动促进产业升级、产品升级、消费升级,加强“纺织行业产品开发创新平台”建设工作,系统建立纺织产品开发管理体系。将中国纺织学术年会、教育大会和各行业科技大会等打造成引领行业创新的重要平台。深化科技奖励改革。突出战略导向、提高奖励质量,推进中国纺联科技奖等科技奖励工作,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深化标准化工作。着力打造先进的行业标准体系,为相关科研项目考核和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提供依据。推动标准国际化发展,努力消除技术壁垒。完善TC606建设,做好分技术委员会筹建工作。完善纺织计量技术规范。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弘扬梦桃精神,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打造创新型、技能型、领军型人才队伍。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优秀设计师等培养。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好选树与激励工作,推进人才“引育留用”全链优化升级。做好行业教指委工作,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推动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举办数字化转型劳动竞赛等各类职业技能赛事,做好职业技能认定工作,培育选拔高技能人才。树立全方位、全过程人才服务理念。统筹线上线下开展多元化人才培训,推动企业开发就业岗位,铺设就业桥梁,创建更包容的从业环境,增加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提升纺织行业人力资源的可持续竞争力。
(四)要引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先进生产力赋能产业跃升蝶变,实现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
推动实数融合发展。组织好两化融合、数字化转型等专题会议,建设好“纺织行业专精特新企业智汇服务系统” 和“数智时尚创新联合实验室”,为企业和集群数字化转型提供资源对接、技术转化、信息共享、市场推广等专业服务。推进行业大数据中心、可信数据空间、人工智能产品创新服务云平台建设,实现数据可信可管、互联互通和价值创造。持续追踪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发展动向,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推广。完善数字化转型标准制订。
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协同推进行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开展绿色制造先进技术和示范案例的征集和推广活动,举办好绿色发展大会,推动优势技术更快、更好落地。积极推进绿色纤维认证、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培育工作。完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透明度。加速推进纺织品全生命周期材料数据库ECOM-TEX、纺织服装产品数字护照平台DPP、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扩大绿色评价平台LCAplus推广应用。推进碳足迹等绿色标准建设。
提升时尚引领能力。深化生活方式、文化基因的研究与挖掘,完善全产业链流行趋势研究与发布体系,构筑中国风格,引领全球风尚。创新模式内容,进一步将中国国际时装周、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等打造成时尚策源地。整合力量,助力各地时装周的举办与发展,推动时尚设计崛起。注重设计人才培育,探索中国本土文化时尚大模型建设。持续打造“CHINA SELECT”IP项目,带领更多中国设计师走向国际。建设完善时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扎实推进品牌工作。做好品牌发展研究,举办品牌大会,梯队化、动态化做好百家品牌、区域品牌培育、价值评价和竞争力提升工作。配合工信部,推动“卓越品牌计划”在产业落地。
(五)要开放,融入全球产业生态
“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延展产业出海的空间和梯度。组织好境外自办展和境外参展、出访团组项目,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做好“2025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新加坡展)”相关工作;持续追踪新加坡亚太展行业效应,在此基础上优化完善。促进与跨境电商平台、跨境服务机构对接合作,推动更多实体市场和服饰商家乘上跨境快车。
加强与欧美亚其他行业协会沟通,推动国际互信和国际合作。借助国际纺联纺机研讨会、中日韩纤维产业合作会议等国际平台发声,高质量筹办好世界布商大会、世界服装大会、中国纺织业“一带一路”大会、世界毛针织大会等活动,融汇国际设计资源、市场资源、供应链资源。引导企业通过对外投资、交流并购等方式参与国际战略布局,推动“职教出海”,通过人才输出、技术输出、标准输出提升中国纺织世界影响力。
营造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在新的国际安全格局下,要加强行业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及风险的研究和管理。关注新政府新政策,做好中美关系影响分析、关税壁垒应对、行业发展自律等工作。协助化解国际贸易纠纷,维护多样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实施好国际供应链尽责立法的应对(CS3D)项目,确保供应链的合规性和可持续性。
(六)要协调,构建区域发展空间
“要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全面融入和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动要素集聚、优势集成、产业集约,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在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组织好推进纺织产业集群现代化建设专题研讨会、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工作会议等系列活动,探讨总结集群发展方向及路径。针对柯桥、盛泽等集群在产业链构建、协同发展、转型升级等方面的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积极培育壮大先进产业集群。总结中、西部园区新时期发展规律,因地制宜探讨发展措施。完成江西庐山、咸阳高新技术开发区、云南开远、新疆阿克苏等地区纺织服装产业服务计划。多渠道开展“2024—2025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发展情况和需求调研”,为园区工作开展提供客观依据。继续开展“2025园区·企业跨域交流合作系列活动”,持续推动东中西部纺织产业交流对接合作,深化集群的培育与服务,推动园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配合东中西部产业集群地区跨境出海突出需求,开展系列交流对接活动。做好“产业转移合作典型模式案例评价”工作。
(七)要求真,提升研究服务能力
发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导向作用,做好“十四五”规划分析评估,前瞻谋划行业“十五五”发展蓝图。《纺织工业“十五五”发展战略研究》是核心基础工作,是凝结全行业智慧、聚集全体单位力量的重点工程。我们要准确把握经济形势、产业趋势,开展系统性、前瞻性、针对性专题研究,支持政府决策、促进企业发展,增进社会认知。围绕绿色发展、数智转型、品牌建设、专精特新、集群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形成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高质量完成“全球纺织产业发展趋势及我国纺织行业建设国际供应链路径研究”、工程院“生物医用纤维制品及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等课题。落实好夏津、新疆等规划咨询项目,加快新板块建设。加强宣传引导和预期管理。多形式、多视角宣传行业新实践,让科技、时尚、绿色、健康的纺织深入人心。坚持主流价值、强化正向激励,充分调动全产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准确把握行业现状,客观反映行业诉求。主动深入企业一线、集群一线和市场一线,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调研和服务。针对行业重点方向、共性需求、痛点难点,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及时反映行业企业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强化统计分析,拓宽数据渠道,持续跟踪检测国内外行业发展、贸易、景气和市场数据波动变化。开展多维度、深层次、广领域的运行分析研究,把握数据背后的规律,找准短板弱项,发掘优势胜势,预判行业走势,更好服务决策。
(八)要提质,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稳定市场主体是稳增长、稳就业、保民生的关键。要做好企业公共服务,通过座谈、培训、宣讲、研讨、论坛等形式,帮助企业吃透形势、用好政策、高效合作。探索专精特新企业“全周期培育、全要素赋能”生态路径。继续做深做实产融合作工作,不断丰富服务的内容与价值。弘扬企业家精神,深化对青年企业家、新企业主体的沟通服务,发掘最优实践。
要强化行业自律。进一步推进纺织服装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和诚信体系建设,提升企业契约精神、守信意识,培育诚信品牌。完善行规行约,引导行业自治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营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帮助协调化解企业的矛盾纠纷,营造健康和谐稳定的产业生态。围绕质量管理与诚信建设、供应链管理等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协会在环境保护、人权保障、慈善救助等公益领域的特长与优势。做好“建设家庭友好的纺织服装企业(FFF)”二期项目。
新的时代征程已经开启。在奔涌的洪流中,在辽阔的天地里,更加需要我们保持中正平和,有境界,有定力,有涵养。面对未知与聚变,认识自己比学习别人更重要;努力选择比选择努力更重要。向下扎根、向上蜿蜒都是奋斗之姿,关键在于我们对自己的选择,要保持自信、保持乐观、保持专注。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理想既定,万山无阻。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愿我们所到之处全都是坦途,让我们奔向下一站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