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领导讲话 > 正文

孙瑞哲:应创新改革之道,成新质发展之势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4-09-29

  9月27日,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七届九次常务理事扩大会在汕头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会上发表题为《应创新改革之道,成新质发展之势》的主旨发言。现将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应创新改革之道,成新质发展之势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七届九次常务理事扩大会发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 孙瑞哲

2024年9月27日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科学谋划和系统部署,为产业发展带来时代机遇。新征程上,纺织行业需要准确把握新坐标,实现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何以立,以何立”?汕头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与排头兵,给出了时代方案。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历经40多年发展,已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内衣行业成为活力汕头、时尚汕头的靓丽名片。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幕拉开之际,我们相聚这片改革的热土,以“立破并举,竞合共荣”为主题,立足时代大势,讨论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首先,我谨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七届九次常务理事扩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借此机会,同大家交流分享几点认识。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纺织工业走在前列

  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中国纺织工业与时代同频,以创新为引,积极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纺织工业实现了规模总量的跨越式增长和发展质量的显著提升。中国纺织制造能力一骑绝尘,屹立于世界产业之巅。纺织行业纤维加工总量稳定在6000万吨以上。2020~2023年,纺织服装出口总额连续四年保持在3000亿美元以上,对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增长贡献率超过50%,连续30年位居世界首位。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活力得到有效激发。2024年共有5家涉纺企业跻身《财富》世界500强,2023年有402家纺织企业被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纺织服装产业链长、关联度高,中小微企业占比99.8%。行业带动全社会2000多万人口就业,发展直接惠及“三农”,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稳定、优质、高效的纤维供给体系,构筑着经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围绕科技、时尚、绿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纺织行业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科技创新有高度。遵循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依托完备的技术阶梯,纺织行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持续涌现,也对战略产业、未来产业形成有力支撑。高性能纤维产能占全世界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2023年出口额同比增长14.4%。纺织机械自主化率超过75%,出口额居世界首位,高端装备关键基础件国产化率超过50%。产业用纺织品2023年产量稳定在1900多万吨,在关键应用领域的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数实融合有深度。从工业互联网到柔性供应链,从智能制造到智慧营销,数字经济推动流程再造、范式革新,拓展需求场景、价值半径,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引擎持续强化。盛虹集团的“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产品跟踪率达到100%,产能提高8%。宁波慈星研发出全智能化工业机器人和“一线成型”的智能制造装备,自主作业,提升效率。“AI+科学”“AI+设计”成为新的创新创意范式。凯赛生物将AI技术引入生物制造研发体系。

  时尚引领有热度。国潮正兴,国风正盛。与新中式相关的美学文化、创意理念、品牌体系,成为中国时尚产业新的突围路径。围绕大师、大牌、大事,世界级品牌崛起,专精特新企业、设计师品牌快速成长。Brand Finance 2024年中国品牌价值500强中,有15个中国服饰品牌上榜。波司登、安踏、江南布衣、爱慕等一批优势服装品牌引领时尚的浪潮。内容电商、平台经济赋能,新兴品牌、细分品类实现涌现。

  绿色发展有刻度。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行业以低碳、资源效率和社会包容性为重点,以集约化、减量化、低碳化、循环化、清洁化为方向推动全产业链的绿色低碳转型。如浙江佳人、福建华峰采用化学法生产再生聚酯,实现纺织品闭环循环再利用;泰和新材推出Ecody®织物可持续色彩解决方案,生态友好、低碳清洁,水资源可实现100%循环利用。中国纺联LCAplus平台实现一站式产品碳足迹测评、认证和标签推广。

  全球合作有广度。纺织行业既强化与传统市场的经贸合作,也充分用好共建“一带一路”、RCEP协定等协议带来的战略机遇,产品、产能、品牌、资本全球融通。过去十年,行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达60亿美元,约占行业全球投资比重的50%。Shein、Temu、TikTok Shop等平台迅猛崛起。安踏、恒力、恒申、李宁通过并购、控股等方式实现全球发展;沙特阿美与荣盛、盛虹、恒力等展开战略合作。融汇全球资源、服务全球市场,行业成为全球纺织供应链平稳运转的重要保障。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内外环境,纺织行业坚持稳中求进,产业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1~7月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1~8月,我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9046亿元,同比增长0.3%,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0%;1~8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为1977.7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纺织品出口金额为930.7亿美元,同比增长3.5%;服装出口金额为1047.1亿美元,同比下降1.0%。产业效益逐步改善。1~7月,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7366.2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升10.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874.4亿元,同比增长20.1%,增速较上年同期回升38.2个百分点。纺织企业投资信心有所增强。1~8月我国纺织业、服装业和化纤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3.5%、15.5%和4.4%。行业先进产能不断增加。工信部近日发布《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指出到2027年,棉纺行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化纤行业涤纶长丝设备的更新换代率进一步提高,印染行业生产综合成本降低5%-10%,预计全行业完成更新超25万台(套)设备,拉动投资2500亿元。

  纺织行业的平稳运行,增强了产业向“好”向“新”的韧劲和持续性,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实践,有力推动了产业向更高级形态和更合理结构跃迁。


  二、以全球视野理解中国纺织面临的形势格局

  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全球合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今明两年的全球经济增速将稳定在3.2%。地缘政治冲突结构化、整体化、长期化趋势明显,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持续延宕,深刻影响全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9月18日,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目标范围下调50个基点,带来新的波动,也被视为“经济疲软的信号”。全球变局,是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新的外部形势。

  1、贸易格局之变

  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破坏国际贸易秩序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9月1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对华301关税最终措施发布公告,宣布将提高部分中国商品关税。《欧盟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与欧盟出口的产品有直接竞争的市场范围接近40%,而2002年为25%。离岸制造、回岸制造、近岸制造、友岸制造广泛发展。欧美采购商的订单有所转移,全球贸易和生产格局深入调整。中国对越南、墨西哥、印尼、印度等国家的中间品贸易成为趋势。2023年,中间品贸易增长迅速,中国进出口中间品25.53万亿元,占整体进出口总值的61.1%,创历史新高。行业要在国际合作格局变化中,平衡风险与机遇,在国际竞合体系中找到发展方向。

  2、产业形态之变

  新一代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不断深化。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快速变革。根据国际机器人协会数据,2030年全球机器人将以20%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1200亿人民币的规模,其中服务机器人将以24.6%的增速达到6300亿的规模。以石墨烯、超导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新一代3D打印材料、新型编织摩擦电纤维材料等为代表,纤维材料正在加快高性能、多功能、轻量化、柔性化、智能化与生态化发展。以高速度、高效率、高精度为方向,生产加工工艺持续升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持续涌现,行业需要前瞻布局,加快融合转型,把握主动性。

  3、价值规则之变

  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共识,产业的价值判断、内在关联与成本优势正在重塑。全球共同推进“碳中和”目标,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电池法案、英国CBAM、航运碳减排等气候贸易规则正在带来新的调整。低碳转型的原则、机制和规则正在激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共同减排。我国从今年6月的《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到8月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均强调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总体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行业需要加强绿色规则与标准引领,推动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


  三、针织行业是中国纺织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头到脚,由内而外,针织勾连着新工艺与新潮流,是贴身贴心、舒适舒展的产业。上天入地,探海揽风,针织编织着新技术与新场景,是跨界跨越、创新创造的产业。以有形结构,呈无限可能,针织在力美交织、技艺融合中,创造人民美好生活,服务重大战略需要,是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近年来,针织产业的规模优势、体系优势不断强化;制造能力、创新能力稳步提升。针织服装产量在整个服装占比出现结构性变化,2019年占比超过机织服装。目前,针织服装产量占比为66.19%,较2022年提高4.06个百分点,比疫情前2019年提高近12个百分点。2024年上半年,针织行业供需两端延续平稳增长态势,内销市场持续复苏,出口保持平稳,企业经济效益趋势向好。1~6月,针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上涨3.20%,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92%。1~6月,我国针织产品出口503.68亿美元,同比增长4.45%。

  行业在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中取得重要进步。我国圆机产能占世界圆机产能的80%左右,中国横机的产能占到世界横机产能的70%以上。针织行业智能裁剪、智能吊挂、智能物流以及智能仓储的全流程化智能建设稳步推进,数字化车间、5G智能工厂加快建设。从原料到工艺、装备到产品,环保、低碳成为产业转型的理念。针织印染连续加工,多纤维品种产品染整技术;非水介质染色、低温染色、泡沫染色等绿色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1、针织行业凝集品质生活之美

  顺应市场新变化,满足消费新需求。从内衣、袜子、泳衣到运动服、休闲装、西装,针织覆盖各类服装,正呈现全场景应用。顺应健康消费、运动消费、时尚消费、绿色消费的新趋势,针织服装正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高舒适转变,个性化、多元化、场景化应用凸显。如浙江海宁叶氏为中国射击队出征巴黎奥运会提供了速干、抗菌且耐磨的“科技战衣”。恒源祥的易护理老年内衣套装、上海龙头家纺的纯棉抗菌毛巾等入选工信部《2024年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智能心电监测服装、智能跑步运动服等将科技与运动相结合,提升运动装备的功能性。

  2、针织行业体现科技创新之高

  作为实现先进结构材料的重要手段,针织行业以“编织”技术重新定义纺织、改变世界。针织复合材料是针织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结合的重要领域,特别是高性能材料特种针织结构、复杂异性结构、一体成形结构等满足各类特种产品的应用。如经编人造血管成为临床中应用最多的一种人造血管编织方法;经编大隔距充气材料应用于游艇、气垫等的基体材料,未来还可用于海上发电平台、航天柔性舱体等;大丝束碳纤维多轴向经编材料发展迅速,广泛用于风电、高铁、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领域。

  3、针织行业承载价值创造之实

  针织产业具有流程短、投资小、见效快的特征,是创业的热门领域。特别是毛衫、袜业等,是形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有力赛道。经过多年发展,针织行业已经形成覆盖东中西部的9大内衣产业集群、5大袜业产业集群和3大毛衫产业集群。如清河县发展“专业市场+电子商务”模式,拥有淘宝镇6个、淘宝村71个,京东、淘宝、唯品会等网络店铺3.5万余个,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富民强县之路。浙江诸暨的大唐袜业已发展成为年产袜子超250亿双、产值规模超700亿元的富民产业。产业的发展对于激活市场创新活力与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四、顺应新质生产力要求,把握针织行业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1、把握产业出海机遇

  中国纺织进入全球化发展新阶段,企业出海是大势所趋。依托强大的制造能力和高效的供应链优势,“Made in China”的全球辨识度和认同感不断提升。作为高度全球化的产业,面对国际供应链“交叉融合、分区绑定、不可分割”的新格局,针织企业已不能仅依靠产品出海参与全球贸易和分工,探索供应链出海、品牌出海势在必行,通过合资、并购整合资源才能实现全球布局。面对有效需求不足,市场内卷加剧,跨境电商等成为企业把握出海机遇、寻求新增长曲线的重要路径。要推动更加多元化的市场布局,加强与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区域合作。要推动本土化创新,合规化发展,以多元化、优质化供给嵌入国际市场体系。

  2、强化人工智能应用

  智能制造已经进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新阶段。AI赋能下制造向着自主感知、自主学习、自主决策、自主执行的智能化方向演进。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白皮书指出,在新晋灯塔工厂中,基于AI的创新不仅使生产效率提升2~3倍,服务水平提升50%,也使缺陷率降低99%,能耗改善30%。同时也要看到,大模型在制造领域落地与深化应用的一个核心难题在于数据。将散落在各生产环节里、闭锁在人员经验中、运行在软件平台上的关键技术、流程、工艺数据,汇集、整理、封装形成高质量数据集与语料库,是人工智能时代行业实现换道超车的关键。把握人工智能风口,要适度前瞻布局,做好制造知识、工业机理与核心软件、关键装备的高效匹配,做好“人工智能+”的系统解决方案。

  3、突破高端制造瓶颈

  我国针织工业基础领域面临一系列“卡脖子”问题。从2023年中国纺机进口金额看,辅助装置及零配件中,排名第一的便是针织机用28号针以下的弹簧针、钩针及复合针。目前在中高端市场,无缝内衣使用的针织油几乎全部被国外品牌占据,如克鲁勃、Arkle等。高精度、高质量的针织装备同样是产业创新的重点领域,如高密提花技术、高速经编技术等。关键装备、关键零部件、关键原辅料是新质生产力的重心,也是产业安全稳定的根基。要加强基础研究、前沿创新,强化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和竞争力。


  五、针织产业要在现代化纺织产业体系中展现更大作为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征程已经开启,中国进入了新的“改革时间”。发展新质生产力,融入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纺织行业正经历一场思想观念的大转变、发展方式的大变革和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希望针织行业守正创新,挺膺担当,以新质新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1、勇于创新,以科技锻造硬核能力

  全面提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针织行业要在结构创新、织造方式、成型技术等方面,围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加强基础性、颠覆性研发。深化创新合作,发挥区域创新中心、创新示范区的带动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形成一批国际领先、应用示范性强的标准,提升行业国际标准话语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融合发展。

  2、丰富内涵,以文化涵养时尚品牌

  根植传统文化,融合当代文化,赋能时尚发展与品牌建设。要把握文化的发展规律,提升设计能力,打造融合生态,提升情感、美学、体验价值,构建中国时尚风格和东方美学。顺应新生活方式,聚焦新兴与细分品类,推动针织流行趋势研究。推动产品创新示范基地、时尚品牌孵化基地、时尚创意中心建设,发挥引领作用。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企业,推动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国际化进程。要加快发展以中国时尚美学为核心的AIGC,形成数据-工具-平台-产业的生态闭环。

  3、强化担当,以责任导引未来发展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积极稳妥推进建设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推进绿色原料、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消费以及回收再利用,打造绿色供应链、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中有效识别、量化和减少碳足迹,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绿色协同与低碳创新。推动企业做好碳核查核算,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环境影响等研究。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以行业发展带动人民生活改善。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和ESG实践。

  4、胸怀格局,以开放协同产业力量

  对接区域重大战略,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既要把握机遇、积极抢位发展,又要立足实际、善于错位发展。深化东中西部产业的务实合作,完善产业合作平台和机制,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方面的融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平衡好原地升级、国内转移和全球发展的关系。把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机遇,加快出海步伐,开拓新兴市场,发展跨境电商,推动贸易、投资、产能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时来易失,赴机在速。我们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大潮中,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升级、前沿技术产业化落地,开启时代新篇,编织锦绣未来。